昔日英勇捍卫新政权 今天脱贫致富奔小康
发布时间:2021-03-04

护乡五团团部旧址因年久失修,修缮保护迫在眉睫。
护乡五团团部旧址因年久失修,修缮保护迫在眉睫。

90岁高龄的施天德曾是护乡五团的战士,回忆起往事,老人依然思路清晰。
90岁高龄的施天德曾是护乡五团的战士,回忆起往事,老人依然思路清晰。

小水槽村一隅
小水槽村一隅

近年来,波衣村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利用烤烟采烤后的农闲地,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引导群众种植豌豆增加收入。
近年来,波衣村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利用烤烟采烤后的农闲地,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引导群众种植豌豆增加收入。

玉溪地处滇中腹地,在解放战争时期是国民党围剿的重要目标。1949年秋,人民解放军向西北、西南、华南进军,云南全境解放指日可待。为反击敌人围剿,剿匪打霸,提前做好解放准备,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滇中护乡第五团转战滇中地区,捍卫云南腹地新生的人民政权。

在玉溪市红塔区春和街道波衣村委会大水槽村,护乡五团团部旧址还屹立在村中。即便昔日光影难寻,但从村民口中我们还是能感受到,护乡五团精神犹在,其留存的革命记忆,承载着大水槽村成长的历史印记,依然清晰地烙印在人们心中,并以其为骄傲。

在需要时成立

1949年5月,中共玉溪县委会成立。6月,中共玉溪地委在峨山觅耻冲会议上传达了中共云南省工委关于建立人民解放军滇中游击支队的决定。会后中共玉溪县委把武装斗争提上了议事日程,着手进行武装斗争根据地的勘察准备工作,建立秘密农会,发展会员,组织弯刀队,开展策反工作,从思想上组织上为武装斗争打下基础。11月,中共玉溪县委召开会议,讨论决定加速组织发展,扩大秘密农会;依靠人民群众,全力进行武装斗争的筹建工作。经过比较,选定靠近峨山解放区回旋余地较大的水槽一带作为革命武装根据地,并决定由县委委员曹树新上山负责此项工作,从简师学生中选派了赖乃琛等9位组织成员,作为人民武装的政治工作人员。12月初,各地集中的武装人员云集到水槽一带。5日,在县委书记王明主持下,按地委定的番号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滇中护乡第五团在水槽武庙内正式成立。把北前片区、中广与汇溪片区武装人员分别编为一、二营和警卫排,各营分编连、排、班,随后到达的黑村、春和、王大户一带的武装人员五六十人编为第三营。此后,几乎每天都有人参加队伍,全团总数近300人,拥有轻机枪和各种长短枪百余支。

护乡五团成立后,除平日布岗放哨外,先后派出小分队到小坝、刺桐关一带砍电杆、拆电线、断公路,截断国民党在昆明和玉溪之间的交通与电讯联络;协助基地工作人员发动群众在水槽建立村人民政权。

12月9日,县委得知国民党云南省主席卢汉宣布起义后,即通知部队下山,随后接管北城镇公所和筹建北前区人民政府,收编了地方反蒋武装人员。16日,中共滇中地委和“边纵”9支队41团、滇中独立团先遣人员进城,“边纵”9支队41团在人民广场接管并收缴了国民党民众自卫队的武器弹药;18日,“边纵”9支队41团离开玉溪参加昆明保卫战,由护乡五团承担了城防和全县治安保卫工作。此后,护乡五团先后参加了阻歼国民党第二十六军、第八军残部,进剿反动武装“人民自卫军”,多次派出兵力分赴各区剿匪肃特,到附近县区配合滇中独立团及当地护乡团剿匪,他们担负起了维护地方治安、保卫人民政权、清剿土匪、协助征粮的繁重任务,发挥了人民军队既是战斗队又是工作队的作用。

1950年6月,根据上级指示,护乡五团进行整编,全团共3个营6个连1个警卫排481人。200余名战士整编到滇中独立团(现玉溪军分区),驻澄江的1营2连编入澄江县公安系统;玉溪县以护乡五团为基础,组建了县公安局,编入83人,编入各区政府公安班60人,其余动员回乡生产。

在记忆中铭记

“多年以前,这三间四耳的房子,是村里最漂亮的。”指着护乡五团团部旧址房子上的木雕,波衣村党总支书记、主任施建宝回忆着这所老房子昔日的荣光。而今,它已在岁月中老去,在这里发生的故事早已被写入史料。“走,我带你们去寻访一位曾经参加护乡五团的老战士。”在施建宝的带领下,记者一行来到了护乡五团老战士施天德家。

冬日的暖阳照进院子,90岁高龄的施天德坐在正堂悠闲地烤着太阳,曾孙女在一旁认真地做着作业,孙媳妇在厨房里忙着做早饭,儿子施正元见记者到来,热情地招呼记者坐下。

家住小水槽村的施天德曾是护乡五团的战士,尘封的记忆依然印刻在老人的脑海里,回忆起年轻时的往事,老人记忆犹新。“当时一起加入护乡五团的有我们大水槽、小水槽好几个人,我那时有18岁,是团里年纪最小的战士。”施天德回忆说。

据施天德回忆,当时的玉溪城由国民党军驻守,驻扎在大水槽村的护乡五团成员就负责守夜站岗、到城内打听情报、驱赶到山上偷抢村民粮食的国民党兵。“当时的情况非常复杂,虽然护乡五团驻扎在此,但是这里依然属于国民党管辖,乡长、保长受命会带头排挤我们,其他受国民党政府管辖的村子也不允许共产党人进入。”施天德告诉记者。

除了与国民党军队对抗,护乡五团的一大任务就是剿匪打霸,但国民党军队、军统特务和土匪地霸相互勾结压迫当地百姓、制造暴乱的情况屡见不鲜,护乡五团受命辗转玉溪、江川、易门、峨山、通海、澄江等11个县开展剿匪工作。

“当时我们在一所房屋内,没想到二楼还埋伏了1个土匪,一枪就将门口站岗的战士打伤。还有一次,有一名同志请假回家,结果在大营街被土匪杀害了。”回忆起剿匪的惊险经历,90岁的老人难掩激动的情绪。

这边老人在回忆当年参加革命的峥嵘岁月,那边曾孙女在认真地写着作业。施天德老人背后的墙上贴着“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等大大小小的奖状,这些都是其曾孙女的荣誉。“我上三年级了,那些都是我得到的奖状。”施天德老人的曾孙女施丹颖高兴地告诉记者,“我妹妹4岁,已经上幼儿园啦!”看着既优秀又懂事的孩子,施天德露出了慈祥的笑容。

峥嵘岁月镌刻在老人的脸上,和蔼慈祥的脸庞上写满了对而今生活的满足。如今,老人家中已是四世同堂,儿孙都孝顺和善,一家人有13亩左右的土地,主要种植烤烟和豌豆。农闲时,施天德的孙子和孙媳妇还会到城里的家政公司打工,日子过得很充裕。

在困难中求变

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传统的波衣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梦想从未消失过,如今在波衣,像施天德老人家这样依靠盘活土地致富增收的人家不胜枚举。

施建宝向记者介绍,2013年他刚担任主任时,村里还以种植玉米为主。“但是玉米产值低,产值低百姓收入就低,于是我们就想引进豌豆种植。”波衣村开始着手由街道农业中心向农户免费分配种子,但是由于宣传不到位、交通闭塞等原因,当时的豌豆价低卖不出,村民们见状也只能把自家收的豌豆都驮到村委会,让他们想办法解决。

“当时真的愁人啊,但我们也只能硬着头皮干,后来我们请了玉溪农职院的专家进行了7天的科技培训,豌豆质量就提升了;通过加大宣传吸引车队到村里收豌豆,销路就解决了;随着收购车队越来越多,2016年,我们干脆建了一个波衣蔬菜交易中心,现在每年4月左右就有大批车队来收蔬菜,40多辆大车每次都是满载而归。”施建宝说。

“车队能够进来,完全得益于道路条件的改善。”说起波衣村的发展,施建宝告诉记者,道路的改善作用巨大。多年来,村里的土路一直得不到修缮,风时黄沙漫天,雨时坑洼泥泞,主要的交通方式就靠人背马驮。到2017年,政府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村子里实现了道路硬化,水泥、柏油铺就的公路实现通车,村民进城务工、车队进村收菜再也不是难题。村里喜人的变化显而易见,村民的喜悦也跃然脸上。

现今,波衣村借助豌豆成功种植的经验加大土地盘活力度,开展土地轮作,通过平整土地、机械化生产扩大耕地面积、加大生产力度,产业也由之前单一的玉米增加为烤烟、蔬菜和三七种植,实现一变三。通过轮作耕种、剩余土地外租等形式,实现土地物尽其用。2020年,波衣村共种植烤烟4220亩,交售烟叶44.7万公斤,实现烟农收入1574万元;发展蔬菜产业,实现产值超2000万元。

今年42岁的陈兴发是当地脱贫致富的典型,谈起这几年家里的喜人变化时,他感慨道:“不干不行啊!”

2014年,陈兴发家因病致贫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之后,在各项扶贫政策的帮扶和村委会的关心下,陈兴发积极治疗,病情逐渐好转,加上他们一家起早贪黑、勤劳能干,靠着栽烟、种菜,家庭收入逐步提升。2018年,他家花20多万元盖起了新房,告别了危房。2020年,他家种植烤烟17亩,实现收入6万元;种植蔬菜9亩,实现收入4万元。另外,他家还将其余的土地租给外来的三七种植户,每亩土地每年有1200元的收入,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

说到孩子,陈兴发露出了笑容:“有两个娃,大姐在玉溪一中读高三,小妹在春和中学读书,学习都很刻苦。接下来,我还想再租6亩地栽烟、种菜。”在他晒得黝黑的脸上,散发出大步向前奔小康的自信。

在保护中传承

护乡五团团部房屋建于嘉庆年间,原为武庙,房屋坐西北望东南,土木结构,是三间四耳一倒座的四合院,建筑面积180平方米。几经岁月的变迁,颓圮的护乡五团团部旧址而今已淹没在村里,伴随着一名名老战士的相继离世,承载着这段红色记忆的旧址修缮保护迫在眉睫。

“因年久失修,再加上产权问题,这些老房子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显得有些破旧。”施建宝感叹地说。然而,保护护乡五团团部旧址的步伐一直没有停止过。

2020年,经过政协玉溪市红塔区第五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文化艺术组集体提案后,红塔区政协委员会高度重视,列入了2020年第77号提案进行专项督办,并组织相关部门人员到中共滇中地委觅池冲旧址考察学习;随后又于2020年6月30日召开了专题协商会,提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把护乡五团团部旧址建成红塔区的精品献礼工程”。

2020年7月1日,中共玉溪市红塔区委办公室、玉溪市红塔区人民政府办公室联合签发了“关于印发《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滇中护乡五团团部遗址保护利用实施方案》的通知”。同一天,春和街道波衣村委会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党员大会上传达专题协商会精神,宣布启动护乡五团团部遗址修缮工程产权回收工作正式启动。通过24天的不懈努力,于2020年7月25日完成了遗址修缮工程范围内地上附着物的产权回收,与26户村民签订了产权回收协议书。春和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随即开展了图纸设计和控规工作,制定了《滇中护乡五团红色文化旅游特色村寨建设规划》方案并召开了初步论证工作会。

红塔区融媒体中心领导班子根据《实施方案》,高度重视护乡五团有关史料的收集和整理,截至2021年3月1日,一共拍摄录制14位健在的护乡五团老战士声像资料,还专门采访了原玉溪县地下党第二任(1948年7月至1949年4月)负责人李志敏,获得了宝贵的声像历史资料。红塔区委宣传部副部长、融媒体中心主任赖汝贵说:“下一步,我们将根据这些宝贵的历史资料,制作一个专题纪录片,把这些老战士的影像和历史史料展现给观众,让更多的人记住红塔区那段伟大的党史、军事史,从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

2021年,在政协玉溪市红塔区第五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关于尽快启动“玉溪滇中护乡五团团部旧址”修缮工程圆满完成建党100周年献礼工程的提案》再次引发关注。

“从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开始筹划修缮护乡五团团部旧址到红塔区的精品献礼工程,从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到‘党史学习教育’的开展,护乡五团团部旧址的修缮、保护和开发无一不切合着这个时代的主旋律。”作为红塔区融媒体中心派驻的扶贫工作队队员、区政协委员马云龙在谈到护乡五团团部旧址修缮工程的重要意义时说。

“今后波衣村一方面是抓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的创建工作,另一方面是抓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工作。依托村里的红色资源和优美的生态环境,使波衣村走出了一条‘红色文化+乡村旅游’的革命老区新发展之路。”驻村第一书记普树说。

记者手记

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  本报记者  陈超

穿过位于红塔区春和街道的玉溪高新区九龙片区后,沿市委党校附近的山间公路蜿蜒而上,尽管“肘子弯”一个接一个,但路面平坦,半个小时左右就到了环境优美的波衣村。

当见到已经成为危房的护乡五团团部旧址时,心中感慨:“数十年前,一群对党忠诚、不畏牺牲的年轻战士,就是在此展开了革命武装斗争……”那段珍贵的历史,那些红色的印记永不磨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让人欣喜的是,护乡五团团部旧址修缮工作正在加快推进中。我们相信,不用多久,修缮一新的护乡五团团部旧址,一定会吸引各地共产党员到此参观学习。到时候,一句句铿锵有力的入党誓词,会经常响彻这里。

在小水槽村,见到了90岁高龄的护乡五团老战士施天德。在回忆历史时,老人说话声音不大,但思路清晰。仅仅几句话,就让人快速走进了那段充满艰险又十分荣耀的岁月。言谈中,老人的目光依然坚定,让人感动。

在大山里的波衣村,无论是革命老战士,还是奋斗在乡村振兴一线的干部群众,从他们的言语中,你总能感受到一股不畏艰难的力量。在党的指挥下,不畏艰难、敢于斗争的护乡五团战士迎来了革命胜利;在党的引领下,不畏艰难、勤劳能干的波衣村民,通过栽烟种菜,把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都是激励我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宝贵精神财富。护乡五团的革命精神,将会激励一代又一代的波衣村民,再接再厉、接续奋斗。

(记者 熊长青 陈超 实习生 雷云湘 文/图 )


编辑:史忆康   审核:杨雪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