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边的榜样|毛磊:心系家乡谋振兴
发布时间:2021-07-15

“乡村振兴呼唤更多年轻人去开拓创新,去拼搏奋斗,希望我能为家乡的建设贡献力量。”80后党员毛磊是华宁县宁州街道上村社区党总支副书记,自2016年返乡担任村组干部以来,他在抓实基层党建中尽职尽责,在促进经济发展中施展才干,在推广华宁陶文化中主动作为,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青年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毛磊(左一)向参观人员讲解华宁陶

毛磊(左一)向参观人员讲解华宁陶

回归热土扎根农村

2011年大学毕业后,毛磊和许多年轻人一样选择在外发展。几年里,他先后到西双版纳和玉溪的公安系统工作,无论在哪个岗位,他都出色地完成了工作任务。

2016年,上村社区“两委”班子换届之际,宁州街道实施人才回引计划,作为回引人选,30岁的毛磊回到了魂牵梦萦的家乡。第一次在上村社区面向党旗,毛磊暗暗下定决心,今后的日子要投身乡村振兴,为家乡的美好蓝图奋斗不止。当选上村社区党总支副书记后,毛磊从走访群众开始,边学边干,用半个月时间走遍了5个小组,通过挨家挨户走访熟悉村情,了解民意。

社区下属碗窑村是一个有着600多年制陶历史的村落,2016年,碗窑村成功申报为国家级传统村落,华宁陶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作为土生土长的碗窑村人,毛磊怀着满腔热情一头扎进了碗窑村的振兴中。

特色村落改造建设开始实施,毛磊和村组干部不停奔走在人居环境整治、特色民居改造工作前线。“要把搭建多年的临时建筑拆除,还要更改自家的外墙颜色,很多村民一开始都不理解。”毛磊说。为了推进工作,他反复上门与群众沟通,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在此过程中向群众宣讲打造特色村落将为村子带来的发展机遇。一户户的耐心协调,村民们对村组干部产生了信任,对碗窑村的改造工作也从阻挠变成了支持配合。

党建引领强村富民

上村社区陶产业从业人员众多,为了更好地服务陶产业,上村社区党总支用党建引领陶产业发展,搭建碗窑村商圈“两新”党群工作站,形成了“一核多元协同共治”的碗窑村党群服务中心服务模式,起到了“党建让商圈有活力、让村庄有魅力”的示范效应。

作为碗窑村商圈党群服务中心的一名党员,毛磊以志愿者的身份积极参与党建联合体组建工作,在为联系单位和院校、研究院所介绍碗窑村陶文化的同时,还梳理出华宁陶发展的需求、资源、服务三张清单,通过整合力量,更好地服务群众和陶产业发展。

近年来,市、县把华宁陶作为重点产业培育,如何抢抓机遇、借势发展?毛磊和村组干部绞尽脑汁以资源资产回收、租赁、开发等各种形式盘活村集体资源,为碗窑村集体经济发展打下基础。目前,碗窑村小组村实现集体经济收入31万元,全村经济总收入750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7万元。

传承文化振兴家乡

“眼前这个‘大碗’是我们碗窑村的一个标志性物品,最早华宁陶以生活用具制作为主,明洪武(1396年)年间,江西景德镇人车朋来到华盖山麓碗窑村制陶,他用当地的水土成泥,一把窑火将华宁陶的技艺点亮。碗窑村自此以制陶闻名,其制陶技艺一传十、十传百,在一代代制陶人的传承研习中,得到发展和创新。”每当有外地来宾到碗窑村参观学习,作为华宁党建示范点碗窑村讲解员的毛磊总是站在队伍的最前方,向宾客展示碗窑村的发展与巨变。

党建引领下,曾经日渐衰落的老陶村逐渐恢复了活力。如何传承好、保护好、开发好“华宁陶”这张亮丽名片,是毛磊一直努力的方向。

除了讲好碗窑村故事,毛磊还当上“宣传员”,担起了华宁陶传承重任。他挨家挨户到制陶业主家中说服大家凝聚在一起,加强沟通交流,共同促进碗窑村发展,打破了过去陶企各自为阵的局面。在吸引商家入驻过程中,他和社区干部挨家挨户上门劝说,讲解政策,同时对接相关部门,为陶产业人才争取户籍、住房、上学、就医等方面的便利。在毛磊和社区干部的共同努力下,碗窑村近年引进了餐饮业、陶产业、玛瑙业商户20多户,解决了60多人的就业,群众收入不断增加,陶产业不断发展。

“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建设家乡,发展家乡,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就是我不变的初心。”毛磊说。谈到下一步如何振兴家乡,毛磊已经有了自己的初步规划:“利用当地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打造以陶瓷文化、休闲观光、生态旅游为主的旅游特色村,推动乡村振兴。”(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