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市江川区委书记普光照:让“江川之变”为“玉溪之变”添砖加瓦
发布时间:2021-08-24

  编者的话

  当前,全市上下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玉溪现场办公会精神,围绕建设“一极两区”,全力以赴抓落实,聚精会神谋发展。本报记者围绕“怎么看、怎么办、这么干”对各县(市、区)委书记进行了专访,从今日《玉溪日报》推出系列报道,展现各地在落实省委、省政府对玉溪工作要求、推动“一极两区”建设方面的生动实践,为持续深化“玉溪之变”、奋力推进“一极两区”建设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省委、省政府对玉溪‘一极两区’的发展定位,是基于历史与现实的高标定位,为新时代玉溪经济社会发展描绘了蓝图、明确了方向。”就如何贯彻落实好省委、省政府玉溪现场办公会精神,围绕“一极两区”定位对标对表抓落实,江川区委书记普光照表示,“一极两区”发展定位与江川“12345”的发展思路、“十四五”时期确定的“三区一城”发展定位高度契合,江川区将紧密结合实际,重拾“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玉溪精神,埋头苦干、艰苦奋斗,让“江川之变”为“玉溪之变”添砖加瓦。

  近年来,江川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12.8%,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形成了“一园多片”产业发展格局,磷化工、纸制品、农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提档升级,装备制造、新材料、现代物流等产业集群加速壮大。“2260”高端特色烟叶收购量、均价连续多年全市领先,花卉产业多个优势科属全省知名,特色餐饮、青铜工艺制品等产业持续发展,农村“节地上楼”新型居住模式成效显著,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走在全市前列,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获批全国试点。在实施城市更新三年行动计划中,江川区梳理项目69个,计划投资83.65亿元,围绕“西扩、南保、北联、东留”的城市发展格局,地上地下连接断点、打通堵点、覆盖盲点,全力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充分结合区位、资源、交通、历史等优势,立足“红江一体化”发展格局,以建设博物馆、城市规划及生态展示馆和游客服务中心“两馆一中心”为抓手,积极探索城市会客厅建设路径。纵观全区,经济产业发展稳步推进,乡村振兴不断推陈出新,人民生活水平节节攀升。

  “对照‘一极两区’目标要求,我们仍然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短板和弱项。”普光照说,“江川地处滇中城市群,是玉溪‘一核双心’的重要组成,责无旁贷,必须为玉溪发展多作贡献。我们将坚决扛实发展重责,找准结合点、突破点,推动‘一极两区’发展定位在江川落地落细落实。”

  围绕省委、省政府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和市委市政府“一极两区”的发展定位,江川将大力实施工业倍增计划,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主动融入玉溪打造云南数字经济第一城,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业,深入推进“一县一业”花卉示范区创建,精心谋划环星云湖生态旅游圈,努力把江川建设成全市、全省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以及支撑经济稳增长的重要板块。

  在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上,江川区将在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着力实施乡村建设、持续深化农村改革、有效推动乡村治理方面作示范,努力让江川的广大农村成为全市乡村文明治理的典范。

  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上,江川区将着力从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两方面扎实推动。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做大经济总量,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在底线的基础上再加压、再发力,争取“十四五”期间GDP增速达10%以上,累计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00亿元以上,实实在在地为全市的目标提供支撑。此外,把进一步缩小收入差距和城乡差距作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切实加大对低收入群体帮扶力度,加快补齐民生短板,兜住民生底线。(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蒋燕  何蕾)


编辑:刘燕   审核:

关闭
专题公用底部
  • 玉溪网版权所有
  • 滇ICP备08100907号-1
  • 云新网前审字2013-06号
  • 滇公网安备 53040202000217号

  • 中共玉溪市委
  • 玉溪市人民政府
  • 主办
  • 玉溪市融媒体中心
  • 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