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网首页>>专题>>2021>>牢记初心使命 建设“一级两区”>>报告解读

聚焦党代会报告|全力以赴建设“一极两区”

发布时间:2021-09-28


1


蓝图催人奋进,实干铸就未来。我们要高水平建设“一极两区”,必须把握主要任务,抓住关键环节,坚持精准施策,切实抓好以下九项工作:

(一)倾心聚力加速工业倍增,建设现代化工业强市。工业是产业发展的龙骨。必须坚持工业强市,强创新、广赋能、育主体,全面提升产业链水平,充分激发企业增长潜力,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实现倍增。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巩固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成果,加快提升科教创新城核心区发展能级,推动一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落地见效。强化创新主体培育,完善创业孵化链条,实施科技型初创企业“育苗”计划,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体系,建立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领域产业技术研究院,促进研发平台、科技孵化器及众创空间高质量发展,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实现翻番。探索建立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联盟。推进“兴玉英才”计划,加大院士专家工作站、高层次创新人才、创新团队、实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等培引力度,实施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打造烟草产业升级版。稳定烟区、稳定烟田、稳定烟农,打造全国烟草最优“第一车间”。推动烟草全产业链数字化,打造工业4.0数字烟草。实施“大品牌、大市场、大企业”战略,推进“玉溪”品牌“千亿工程”。打造优质特色雪茄烟叶产业基地,力争建成云南雪茄烟元江储加销中心,推进加热不燃烧卷烟加工制造基地建设,争做新型烟草的开拓者引领者。支持卷烟配套企业“二次创业”,打造国内最大的烟草配套产业基地和卷烟辅料交易中心。

打造全省先进制造基地。持续推动“绿色能源牌”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重视“高端”“基础”两个薄弱点,推动数控机床产业数字赋能、转型提质、降本增效,培育一批“瞪羚企业”,打造全国一流机床产业集群。推进专用汽车生产制造,培育发展汽车零配件产业。打造电子产品生产基地,加快光电子产业园建设,打通上中下游半导体照明完整产业链。建设国内一流锂电产业基地,规划建设全产业链锂镍产业园,打造高端储能材料和元器件集群。发挥华宁风电装备制造产业优势,打造西南风电装备全产业链基地。抓好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项目建设,推进生产、运营、运维全产业链发展。

打造全省矿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推动矿山、冶炼、加工全链条发展,加快钢铁行业转型升级,打造全省钢铁板材加工中心、销售中心、采购中心、结算中心,建成现代化“绿色钢城”。推动有色金属行业技术改造升级,拓展铜材、铜产品等精深加工。建设稀贵金属产业基地,布局稀贵金属研究创新平台,开展贵金属循环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建设,打造中国铂都。加快磷化工精细化步伐,延伸产业链。整合提升建材行业,大力发展绿色建材、新型建材。

打造生物医药高地。加快疫苗产业园建设,推进mRNA新冠疫苗等产品国际化认证和产业化试验基地建设,构建国内领先的单抗药物产业研发中心、中试基地和生产基地。创新发展以民族药、特色药为代表的中成药,做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锐品种,扶持优质饮片、配方颗粒发展。加大保健食品、特殊用途化妆品、药食同源产品开发力度,打造国内一流天然健康产品研发生产基地。建设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园,构建远程医疗、康复器械、中医器械产品等产业链。

压实扛牢工业倍增主体责任。推动各县(市、区)、园区制定实施工业倍增计划,建好重大工业项目库,确保全市工业实现倍增。发挥园区主导作用、聚集效应,鼓励专业化、特色化发展,探索建立“合作共建”“区域协同发展”机制。加大市级统筹力度,集中力量、集聚资源、集成要素,支持高新区打造千亿级产业园区、创建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完成4个省级园区优化提升,提高园区量质效,打造人才高地、产业高地、创新高地。

(二)持之以恒深化改革开放,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必须围绕聚集和打通,深化改革畅通大循环,扩大开放融入双循环,找准和发挥玉溪在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中的优势潜力,提升玉溪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嵌入度、贡献度和价值链地位。

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逐步建立完善参与“一带一路”、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长江经济带、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重大项目库、重点企业库、重要产品库,着力融入国内国际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分工体系。主动对接江浙沪地区、成渝经济圈、粤港澳大湾区,探索建立产业园区、行业协会、企业和民间组织之间的交流合作机制,推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产业对接、业态升级。

推动昆玉一体化发展。秉持融合互促、共同发展原则,主动融入滇中、积极对接省会,争取省级出台加快推动昆玉一体化发展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昆玉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探索推动交通、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改革开放等领域一体化发展,建设云南区域协调发展典范。

加快基础设施现代化。统筹传统和新型,打造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加快玉楚、澄华等高速公路建设,提质改造国省道,深化“四好农村路”建设。规划建设弥勒至红塔区、玉溪至楚雄等城际铁路,确保玉磨铁路玉溪段建成投运。力争玉溪民用运输机场和新平、元江通用机场开工建设。构建全域现代化水网体系,抓好新元大型灌区等重点骨干水源工程,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推动风电、光伏发电等高质量发展,实现天然气县县通、乡乡通,打造全域智能电网示范区。

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在国资国企、投融资体制等领域实现新突破,统筹推进民主法制、社会民生、生态文明、党的建设等领域改革,着力构建更加完善的体制机制。加强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推进一批玉溪发展急需、群众期盼的改革事项。抓好改革试点工作,谋划推进一批标志性引领性改革举措,为玉溪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发展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进贸易中转站和集散地建设,打造万商云集的新玉溪。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现代物流运行体系,发展枢纽经济、铁路经济。以申报建设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为统领,推进研和片区高质量发展,申建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区、B型保税物流中心。发展加工贸易、外贸综合服务等新业态,申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创建云南省综合电子商务示范园。支持物流企业组建大型物流集团,培育国家A级物流企业。

构建康养旅游全产业链。着力打好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牌”,发展“健康+N”新业态,完善康养健老产业链,打造高端医疗健康产业综合体和“健康宜居小区(社区、小镇)”示范点。以打造宜居宜业宜学宜游科教创新城为着力点,推动红塔区建设创新企业和人才“第二居所”。紧扣培育千亿级旅游文化产业,融入昆玉红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滇中核心旅游圈建设,发展全域旅游,高标准建设一批半山酒店、高品质民宿,推动每个县(市、区)至少新建一家高星级酒店,创建澄江国家级、新平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建成“三湖”旅游生态廊道,创建抚仙湖国家5A级景区。建好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打造中国青铜器博物馆,把通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打造成沉浸式旅游示范区。建设文旅大数据中心和监管平台,提升旅游智慧化水平。

促进投资消费提质扩容。坚持投资和消费“双拉动”,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动态平衡。紧盯“两新一重”精准谋划,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扩大产业投资特别是工业投资比重,加快补齐市政工程、民生保障等领域短板,扩大有效投资规模。实施培育新消费行动计划,促进传统实物消费提档升级,培育线上、定制等消费新模式新业态,规划建设汽车、建材等大宗商品交易专业市场,以购物公园、商业中心等为重点,布局建设一批多业态聚合的核心商圈,丰富中高端消费供给,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城市。

全面激发和释放市场主体活力。加快建设以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为核心的玉溪现代市场体系。实施市场主体倍增计划,建好市场主体培育协同工作平台,精准抓好企业培育帮扶、品牌打造,培育一批“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及上市企业,催生一批行业领军企业、行业“小巨人”。支持央企国企加快发展,做强市属国有企业。完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措施,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探索建立重点产业“链长制”,紧盯内资、外资、民资抓招商促落地。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城市”。

(三)全力推进数字玉溪建设,打造数字应用先行区。数字化是一场势不可挡的重大变革,也是玉溪撑杆跳的重要“支点”。必须抢抓数字化机遇,打造数字产业新标杆,提升数字化治理效能,全面加速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

建设数字政务。推动政务服务加速向数字化智慧化发展,迭代升级“政务云”,建成跨层级、跨地域、跨部门、跨业务的数字政务一体化服务体系,完善用好市县乡村组五级OA协同平台。全面融入全省“一部手机”系列,深化“互联网+放管服”,拓展政务服务跨省通办。

发展数字经济。实施数字产业化整体提升工程,深化信息技术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广应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实施智能制造和数字化园区示范工程,力争研和园区成为全国“双跨”试点,将区块链产业金融服务平台打造成为省级示范平台,建设全省首个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重点产业数字化改造覆盖率达80%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0%以上。发展云计算、物联网、软件研发及信息技术服务等新兴产业。用好数字资产管理、数字建设运营公司平台,有效整合运用各类数据资源。抓实网络安全产业,争创全省首个网络安全示范市。

打造数字城市。加快构建以“城市大脑”为核心的新一代数字城市智能体,建好数字展示中心、智慧城市运营中心,推进数字城管、数字交通、数字市政、数字警务建设,力争成为全省试点。加快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构建智慧出行服务链。

构建数字社会。推进社会网络化和治理数字化,培育拓展数字服务新业态,推广“刷脸就行”和“智慧+”场景应用,实现党建网、平安建设网、警务网等多网合一。开展“互联网+基层治理”行动,建设智慧社区、智慧小区。深化“数字市民”建设,推动公共服务和生活服务数字化。

夯实数字基础。抓好5G、光纤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滇中数据中心集群玉溪“双活”节点和“滇中数仓”人工智能算力高地,推进区域超算中心、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等建设,打造国际互联网出省第二核心枢纽。

(四)千方百计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要落实好“二十字”总要求,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严格落实“四个不脱”要求,建好“一平台三机制”,实现“四个全覆盖”,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用好“找政府”App救助平台,对“两不愁三保障”问题精准帮扶、动态清零。加大脱贫地区产业帮扶力度,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拓宽增收渠道,实现脱贫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持续高于城乡居民。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培育一批经营性年收入50万元以上经济强村、100万元以上示范村,确保所有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10万元以上。

全力打造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坚持用工业化理念抓农业,实施“一二三行动”,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扛实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推动“三湖”流域休耕轮作,大力调整品种结构、调整种植方式、创造支持环境,积极引导蔬菜等产业向山区半山区转移,建成一批“一县一业”示范区、特色农业示范乡镇和“一村一品”专业村。以绿汁江-红河谷流域干热河谷为重点,打造高端水果基地,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全产业链提升蔬菜产业,建成一批高品质蔬菜产业基地。建设精品“云花”产区,打造百亿级花卉产业。建立商业化育种体系,提升种苗繁供能力,建设花卉基因库、种质资源圃。健全电商服务体系,建设直采直销基地,提升农产品电商交易额。推广应用水肥循环无土栽培、小包装自动化等设施设备,完善田头市场预冷、贮藏等采后冷链设施,推进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建设“三湖”流域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基地,新打造一批“十大名品”,实现“三品一标”认证数量倍增。探索建设特色产业数据库,构建生产、流通、交易、消费和质量追溯、金融服务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数字化体系,打造一批数字农业示范基地。

加快育主体创名牌。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发展思路,做强一流玉系“绿色食品牌”,打造农产品生产集聚中心、加工中心、流通中心。建设粮油、蔬菜、水果、食用菌、休闲食品等加工基地及果蔬产后处理中心,推进生猪全产业链、现代化蔬果供应链等项目,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力争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4∶1以上。新培育一批产值亿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推动农业企业上市,力争每个重点产业都有1个龙头企业集群带动。强化农产品出口备案基地建设,培育外向型农业领军企业。

大力推进乡村建设行动。以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工程为引领,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加强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深化“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加快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现代化水平。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建设美丽村庄和美丽庭院,把农村建成生态宜居的高端社区。统筹农业、旅游、新农村发展要素,打造一批田园综合体、乡村旅游综合体、乡村振兴示范园,以点带面、点线结合,实现产村融合一批、绿色带动一批、共富先行一批。推行党建引领“四治融合”的乡村治理模式,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塑造文明乡风。深化农村土地制度、集体产权制度等改革,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等试点,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和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激发乡村发展活力。

(五)精准施策推动全域城市更新,加快新型城镇化。资源和人口向优势区域聚集,既是经济规律,也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方向。要以全新理念实施全域城市更新,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城市集聚效应,加快“规划、城市、产业、人人”融合步伐,实现城市规模和人口“双增”。

提升中心城市能级。实施“中心城市双百+”行动,围绕市政道路建设、城市居民公寓等重点板块,加快红塔区全域城市更新,完善“市、区、片区、邻里、街区”城市设施体系,走“节地上楼、产权调换”路子,实现“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打造省级全域城市更新示范区。统筹推进红塔区、江川、通海、峨山一体化发展,建设城市经济核心聚集区。强化城市精细管理,加强重要片区、街道及节点设计,推进郊区城市功能互补,严格管控城市与建筑风貌。力争中心城区城镇化率超过70%。

建设美丽县城。实施“县城双十+”行动,加快市政公用设施、城中村、棚户区、老旧小区改造和特色主题街区建设,实现美丽县城和国家园林城市(县城)全覆盖,打造“干净、宜居、特色、智慧”的幸福家园。支持沿湖县(市、区)率先探索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径。引导鼓励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吸引农业转移人口到县城购房置业、居住生活。

打造特色小镇。瞄准“经典传世之作”目标,紧扣我市多样的民族文化、优美的自然风光、良好的生态环境、鲜明的特色产业,构建特色小镇发展梯队,确保每年至少创建1个省级特色小镇。深入推进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戛洒、绿汁等15个重点镇建设,引导人口、产业有序集聚,为扩权强镇赋能增效。

(六)矢志不渝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促进共同富裕。玉溪的共同富裕,是全市人民的富裕,是物质和精神双富裕,是通过辛勤劳动实现的逐步共同富裕。要坚持人民至上,扛实政治责任,勇于探索创新,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真实可感。

大胆先行先试。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推动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相结合,以推动高质量发展先行、城乡协调发展引领、收入分配改革试验、践行“两山”理论示范、高品质生活样板为支撑,主动探索促进共同富裕的指标体系、考核体系,使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与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与现代化建设进程相协调,努力形成一批制度成果、实践成果。

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形成适应新时代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和行为规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全覆盖。打造省内一流的市级融媒体中心,建强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讲好“聂耳和国歌的故事”,建成聂耳和国歌传习中心,打造“聂耳故乡 红色之城”。加强公民道德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实施文艺精品工程,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推进“百千万”文化建设等工程,培育新型文化企业、业态、消费模式。

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推动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退役军人、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实施“中等收入群体扩大”行动计划,完善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体系,加快形成橄榄型分配结构。精准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持续扩面增效,有序推进机关事业单位、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等改革。深化医保制度改革,完善重特大疾病救助体系。构建城乡居家养老体系,促进养老产业发展。落实“三孩”生育政策,探索构建育儿友好型社会。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推进社会救助城乡统筹和服务均等化,支持福利和慈善事业发展。

加快公共服务现代化。力促教育发展与人均生产总值相适应,打造“学在玉溪”优质教育示范区。加快公办和普惠性幼儿园建设,在全省率先建成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示范区,力争所有县级一中达到一级高中水平。认真落实“双减”政策。规范和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组建玉溪职业技术学院并确保明年秋季正式招生,支持玉溪农职学院“双高”建设和玉溪技师学院申报高等学校。支持玉溪师范学院建设一流地方应用型本科大学。实施健康玉溪行动,强化“三医”联动改革,健全县乡村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推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加快滇中南区域医疗中心等建设,常态化防控疫情,持续开展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开展体教融合试点,建设高原体育训练基地群,承办好第十六届省运会。支持3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加快产业发展、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有效推动各民族实现共同富裕。

(七)坚持不懈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巩固团结和谐的社会局面。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不断扩大人民民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保障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推动市县乡人大工作创新。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加强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建设,发挥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提升建言资政水平。

广泛凝聚各方力量。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主题,支持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发挥作用,落实党的知识分子、侨务等政策,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等统战工作,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深化与港澳台交流合作。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为云南建设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作出贡献。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推动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群团社会组织改革创新,提高群团工作科学化水平。

(八)毫不动摇厚植绿色发展优势,建设践行“两山”理论示范区。生态绿色是玉溪的风姿神韵、魅力所在,是引领玉溪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和牢固基石。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扎实推进高品质美丽玉溪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深入扎实开展“湖泊革命”。围绕水质、水环境、水生态改善三位一体目标,推进思想革命、治湖措施革命、体制机制革命,精准、科学、依法、全民治湖。建立市县乡村组五级网格化责任体系,坚决落实抚仙湖面山建设项目长久熔断机制,建立“三湖”流域项目建设提级审批、保护长效投入等机制。全面落实“退、减、调、治、管”五字方略,强化空间管控,严格落实“三湖”生态廊道线和环湖公路线划定方案,实施退人、退房、退田、退路、退村、退开发项目“六退”,最大程度扩大生态空间;突出源头预防,实施节水、减肥、降药、控粪污“四减”,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污染负荷产生排放;以“三湖”保护统领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全面绿色有机方向,调优一产、调精二产、调强三产,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精准实施城镇、农村、农田、河道、调蓄带、湿地的污水和垃圾“六治”,抓好环湖截污、城乡污染治理,坚决不让污水流入湖泊;推进法规完善、监管执法、监测监控、科技支撑、宣传发动“五管”措施全面落地,加快湖泊治理数字化,全面提升管湖治湖能力水平。深入落实河(湖)长制,争创省级美丽河湖。

推进美丽玉溪建设。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推动市域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加快智慧林草建设,积极争取林长制管理系统试点。加强自然保护地基础建设和能力提升,保护生物多样性。实施退化湿地生态修复工程。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守住蓝天、碧水、净土。治理城乡生活环境,实现全域“一水两污”治理全覆盖。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落实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换通道,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式,争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推动全面绿色转型。实施绿色制造工程,申报一批国家级省级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绿色设计产品。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推动节能减排,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再生资源产业。鼓励发展绿色金融,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加快用能、用水权市场化交易。大力推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广泛开展绿色生活创建行动。

(九)锲而不舍统筹发展与安全,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安全发展事关民生福祉、社会稳定。必须把安全发展贯穿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强化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加强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切实增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抓好安全生产、打击违法犯罪、禁毒防艾、扫黑除恶、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等工作,提升自然灾害防御水平,着力防范化解各领域重大风险。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做好国防动员、国防教育、人民防空、双拥优抚和退役军人服务保障等工作。

深化法治玉溪建设。用好地方立法权,在城市更新改造、生态环境保护、市域社会治理等领域科学选题,用法治力量推动工作。建设法治政府,深化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全面开展“八五”普法,引导群众依法合理表达利益诉求、维护自身权益,加强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形成人人遵纪守法的社会风尚。

高水平建设平安玉溪。加快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强化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健全常态化管理和应急管理动态衔接的基层治理机制,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管理服务平台,推动市县乡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体化运行并实现全覆盖。构建社会治安防控新体系。争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合格城市。


编辑:陶晓兰   审核: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