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玉溪史话
  3. 正文

南诏时期的通海都督(上)

□  詹剑波

熟悉云南地方历史的,都知道南诏政权所设置的会川(今四川会理)、通海(今云南通海)两都督之事。关于通海都督的设立和废止时间,以及它在南诏军事行政体系中的性质与作用,特别是它与节度使的关系等问题,近代一些学者如方国瑜、尤中等在其著述中曾经做过探讨,形成各自的初步结论,但仍有进一步深入讨论的必要。我们知道,唐天宝以后,特别是晚唐时期,南诏政权成为唐朝廷最大的威胁之一,它对唐发动的几次重大战争,主要途径东北的会川、东南的通海两个都督府辖区。这两个机构的建立、运行和存废,是深化了解唐朝与南诏战争史的重要环节,对于理清南诏国内各种地方军政机构的关系亦不无裨益,值得对此作出一些有益的探索。

通海都督的设置时间

通海都督的设置见于《新唐书·南诏传》“有二都督:会川、通海”,但没有提供其设置时间的线索。而樊绰《蛮书》只载会川都督而不提通海都督,《旧唐书·南诏传》也不见“通海都督”字样。《元史·地理志·临安路》载“天宝末没于南诏,蒙氏立都督府二,其一曰通海,段氏改为秀山郡”,也没有说明何时设置。而到了《明一统志·临安府》,已进一步称置于天宝末年:“天宝末,南诏蒙氏于此置通海都督府。宋时,大理段氏改为通海节度,寻改秀山郡,后复为通海郡。”对于《明一统志》的说法出于什么史料不得而知,故不为后代学者所认同。方国瑜认为:“南诏政治区划设置会川及通海都督,盖为咸通年间(860―872年)侵扰西川及安南时事也。”尤中则认为当在唐宣宗大中八年(854年)稍后。他说:“大概在此后(指大中八年)不久,南诏便把拓东节度控制的东南部和南部边境划出一片地方来,设置了通海都督府。通海都督府驻通海城,其军事管制的区域范围即与唐朝的安南都护府北部边境相连接……通海都督府从拓东节度管制区分出之后,其辖境即为今通海县往南至越南莱州省北部;往东南包括了今红河州的蒙自、屏边、河口,文山州的西畴、麻栗坡、马关,原来属于唐朝安南都护府的林西原七绾洞(今河口、马关一带)及距林西原十二日程的棠魔蛮地区(今金平、元阳、红河、绿春及越南莱州省北部),便都纳入了通海都督府的军事管制区域范围之内。”

方国瑜、尤中两位先生的意见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却不能回答如下两个问题:

第一,《蛮书》《旧唐书》未见通海都督的设置。《蛮书》写成于咸通四年(863年),此前一年,唐朝任命蔡袭代替王宽任安南经略使,樊绰作为蔡袭的幕僚来到安南,当时正值南诏发动第三次,也是最激烈的一次进攻,进攻的路线仍然是“通海城——步头路”。出于保卫安南的军事目的,樊绰积极搜集南诏的军事、政治、民情、地理等方面情报,其中既包括袁滋的《云南记》(作于794年)、韦齐休《云南行记》(作于823年)等文献,也有他本人的调查资料。这一年,南诏攻陷安南,蔡袭战死,樊绰长子及家属亦随之死难,他本人负伤逃出后,将这些资料写成《蛮书》呈进,作为唐朝对南诏政治军事斗争的参考。此书对会川都督作了较多记述,而对于安南都护府主要军事威胁的通海都督却无一字提及。《旧唐书·南诏传》主要取材于《蛮书》,也未提及通海都督,如果通海都督此时已经存在,《蛮书》绝不可能遗漏,《旧唐书·南诏传》也不可能没有涉及,可知通海都督的设立当在咸通四年(863年)之后。

第二,大中八年至咸通四年(854―863年),南诏对安南、邕管历次重要政治军事活动中未出现通海都督的活动记录。据《蛮书》和《资治通鉴》等文献记载,大中八年南诏拓东节度使段酋迁以书诱招安南七洞蛮酋长李由独来附。《资治通鉴》所说的拓东节度使就是段酋迁,《蛮书》只说拓东节度使招诱李由独,而《新唐书》则称“夷人结南诏将段酋迁”。知此时安南方面的军事仍归拓东节度办理,咸通三年(862年)十一月南诏发兵5万攻入安南,其统帅杨思缙也是拓东节度使。《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咸通七年(866年)六月”载,南诏攻陷安南后,“即以段酋迁为安南节度使,守交趾;以范昵些为安南都统,赵诺眉为扶邪都统”,“南诏酋龙遣善阐节度使杨缉思(即杨思缙)助安南节度使段酋迁守交趾,以范昵些为安南都统,赵诺眉为扶邪都统”。是月,高骈率军收复安南,南诏损失兵力数万人,其所署安南节度使段酋迁及麻光亮、赵诺眉等被杀,杨思缙兵败自尽。从大中八年到咸通七年(854―863年),南诏对安南、邕管开展了如此重大的系列军事行动,都是拓东节度使负责,在行动的各个环节、参与人员等方面绝无通海都督方面的任何信息,这不能不令人疑惑。如果此时仍未设立都督,那最后一个可能的时间就是当年新败于高骈之际,南诏实力大亏,深恐安南唐军乘胜来袭,乃于此时设通海都督以御之,故为樊绰《蛮书》和《旧唐书·南诏传》所不及载,其不见通海都督,或者可以佐证通海都督之设置,最早不能在此之前。

又据《新唐书·地理志》所附贾耽《行程》(成书于785―804年):“又经通海镇,百六十里渡海河、利水,至绛县。”按唐制,节度使所辖军队及区域亦称为“镇”,《南诏野史》也载南诏于六节度之外,又有通海、东川二节度,然则南诏在未设通海都督以前,是否已在通海设置了节度使一职,颇值得关注。

通海都督的废止时间

据方国瑜考证,《新唐书·南诏传》“有二都督:会川、通海”等文字,系采自徐云虔所著《南诏录》一书。此书是徐云虔奉命于乾符五年(878年)七月出使南诏返回后所著,则此时通海都督府仍然存在。此后再过24年,南诏即告灭亡,又过了5年,唐朝灭亡,安南随之获得事实上的独立,很可能通海都督一职也随之废弃,中间经过郑、赵、杨3个政权,共35年。据元代李京《云南志略》记载:“通海节度使段思平灭之。”如果这条记载可信,那么至迟在杨干贞时期(929―936年),通海都督一职已为节度使所取代。如果以咸通四年(863年)为上限,而以南诏灭亡的902年为下限,则推测通海都督一职的存在时间可能不超过40年。又据万历《云南通志》记载,段氏改通海节度为秀山郡,则或此时连通海节度使一职也已撤废,而变为纯行政机构的秀山郡了。

编辑:刘玉霞   审核:
网上读报

扫一扫下载玉溪+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发布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下载学习强国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日报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玉溪日报微博

扫一扫关注玉溪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