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玉溪文化
  3. 正文

留住方言,留住地方文化家园

——詹剑波与《澄江方言语词汇释》

钻研本土文化大半辈子后,澄江学者詹剑波萌生了出一本澄江方言书的想法。在与老一辈人、街坊邻居交谈中,他认真记录下澄江那些特有的方言,并查阅资料,刨根问底探究每一个词汇的出处。在女儿詹允和的帮忙下,他经过几年的整理,终于完成了《澄江方言语词汇释》的书稿。

詹剑波介绍,这本书主要分为“理论论述”和“词汇研究”两大部分。理论部分要解决的是澄江话读音的一般变异规律。如普通话声母读为“zh”“ch”“sh”的“争、睁、助”“愁、楚”“士、蔬、数”等汉字,为什么我国西南方言中都读为声母“z”“c”“s”?

在词汇部分,詹剑波搜集了澄江方言中的词组、短语、歇后语等共2100多条,逐一从宋、金、元、明、清时期的笔记、话本、戏曲、小说等汉语白话文献,以及北京方言、江淮官话、吴越方言、湖广方言、四川方言、云南少数民族语言中,寻找它们的使用、关联、传播和变化等情况。例如澄江方言词汇“兀秃水”,意思是一种微温的水,水温约30℃―50℃之间。在古代汉语中,“兀秃”也有水微温的意思。如元代杂剧《包待制智赚生金阁》第三折:“我如今可酾些不冷不热,兀兀秃秃的酒与他吃。”“兀秃”又写作“温吞”“温暾”。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温暾:南人方言曰温暾者,乃微暖也。”“温暾”也不尽是南方方言,《太原方言词典》中也收录此词,写成“兀突水”,词义亦相同。

“yangerbebe”,这个澄江方言里的词,意思是我们说的密蒙花。詹剑波查了很多资料研究这个词,发现这样的读法在佤族语里也有。又比如“四仰八叉”,这是宋元戏曲里的说法,他就很好奇,为什么澄江方言里会有这样的读法。

为了查证这些词的来源,詹剑波翻阅古汉语言学、古汉语音韵学、民族学、文化学、语言学等学科的书籍,考证词的来源,搜集了两百多万字的资料,并进行了梳理。在对澄江方言的研究中,他发现澄江话所使用的词汇,百分之八九十与滇中地区甚至全省相同,明白了这些词汇的源头和演变情况,也就弄清楚了滇中乃至全省的大部分方言语汇的面貌了。“我选择研究澄江方言,其实是着眼于滇中、全省方言词汇研究的一个切入点。”詹剑波说。

他说:“方言的消失不仅是一种表达和交际语言的消失,更是一个个独特文化群体的消失。现在已经汇入普通话洪流中的年轻人,不少人已经开始关注他们曾经的母语——方言,关注他们看来稀奇古怪的方言词汇,并把自己方言的一些表达习惯和词汇有意无意带入普通话中。我们期盼着能在普及普通话的同时,为我们自己曾经的母语——方言,找到一个保存的形式。”

詹剑波说:“方言在不断消失,但是不应该一点记录也没有。历史可以在档案中找到,但是方言的载体是人,老一辈人老去后,方言也就随之消失了。我深切地感受到方言消失得太快了。这本书写成后,还可以找老一辈人来求证:我们方言中有没有这些词汇,是不是这样读和这样使用。如果能够出版,还可以接受来自社会的质证。目前,研究云南各地方言的学术成果比较多,包括地方志中的‘方言志’部分和一些学术专著,但是词汇部分,主要是举例,简单标明它们与普通话相对应的语汇。至于对方言语汇进行全面搜集,逐一寻找、研究它与古代汉语口语、汉语相关方言及当地少数民族语言的关系,还不是很多。这就是我从事这项工作的最初动机。”(记者 吴坤娱)

编辑:刘玉霞   审核:
网上读报

扫一扫下载玉溪+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发布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下载学习强国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日报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玉溪日报微博

扫一扫关注玉溪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