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图片
  3. 正文

书写乡土情怀 展现多彩人间

——《人间笔墨》新书分享会小记

寻一闲时,觅一沉静之处,在散文的深邃意境与优美语言中,来一场回乡之旅。6月25日下午,一场别开生面的新书分享会在通海县秀山之麓的书林岛举行,来自各界的作家、文学爱好者相聚一堂,共同品读赵宝林乡土散文作品《人间笔墨》,通过朗诵、交流、分享等方式,在文字中聆听悠扬古朴的思乡曲,感受古城的独特魅力。

一个工人作家的“乡土”情结

赵宝林出生于通海古城,初中毕业后参加“上山下乡”,先后在通海彩印厂、云南汉光集团有限公司工作,2015年退休。赵宝林自幼酷爱中国传统文化,擅长书法、中国画。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潜心学习小说、散文创作,小说《较量》《送礼》相继发表于《边疆文学》等刊物,2014年出版个人书画作品集《心间笔墨》,2022年出版散文集《人间笔墨》,现为玉溪市文联作家协会会员。

工人作家赵宝林。

工人作家赵宝林。

当天下午3点,新书分享会现场洋溢着热烈的气氛。赵宝林介绍:“此书内容是我十多年来的散文精选,在写作时,我从身边挖掘写作题材,深入农村、工厂、群众,听他们讲典故、聊传说,相信只要用心去写,小题材的作品也能触及人们的灵魂深处。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我将文学创作定义为一种优雅的生活方式,生活就是写作、写作就是生活,今后将把写作融入我的生活,继续写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写故乡泥土的芬芳,写古城那些远去了的逸闻遗事,再创佳作。”

翻阅《人间笔墨》一书,在300多页的文字中,赵宝林呈现了66篇不同主题的散文作品,有的描写世俗民情,有的展现传统艺术,有的记录古城印记。这些散文篇幅短小、语言朴实、情感丰富,蕴含着真切的情思,体察着丰富多彩的人生韵味,涵养着独具个性的理性之光,展现了一个多姿多彩而内涵丰富的“人间”,让人回味无穷。

一本充满乡情、展现多彩人间的书

在新书分享会上,玉溪市文联作家协会主席杨杨表示:通海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民间艺术丰富,赵宝林用原生态的叙述、不饰雕琢的笔触,将他的人生经历、见闻、感知用散文的方式表达,为读者呈现了古城的人间百味与他对故乡深切的情思,闪耀着一位普通工人和市民的理想之光。开篇《伸出墙头的梅花》,写到留柱祖父的儒雅生活,通过对养梅花、画梅花,在藏书楼的门上写对联“西屋除夕无他事,插了梅花便过年”的细节描写,体现了旧时文人的风雅生活。《存弟祖父的书楼》,更是把通海古城的读书、藏书风俗生动地写了出来。存弟是作者的小伙伴,因此有机会发现存弟祖父的藏书楼——雨丝斋的秘密,那里收藏着1000多册线装书和民国时期的铅字印刷本,存弟祖父开印刷作坊,印一本就收藏一本,才最终建造了这么一座藏书楼。这座藏书楼影响了存弟,让他从一个野孩子变成了一个儒雅的年轻人,当然这座藏书楼也影响了作者。他的作品也描述了小城人艰辛的一面,在《月亮柴》中,小城人大头二卖“月亮柴”,原以为打柴卖柴的都是山里人,没想到城里人也有一生都以打柴卖柴为生的,作者写得诗意,又像一篇市井小说。同样,写市井人物的还有《写信》一文,写了一位小城语文老师张少陵的书信人生,读后五味杂陈,让人泪流满面。

新书分享会在书林岛举行。

新书分享会在书林岛举行。

杨杨表示,赵宝林的散文,除了有对家史、小城人物、事物、景色的描述,还有包含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人生阅历,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此外,还有谈论中国传统文化、古典文学的散文,内容丰富,情感真挚,希望今后能有更多来自一线、来自基层、来自各行各业的作家,关注脚下的土地,守正创新,讲好普通人的故事,书写最真挚的乡土情怀。

玉溪市文联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李发荣认为,《人间笔墨》是一本非常好的乡土散文,语言朴实、情感真切,文如其人。故乡在不断变化,赵宝林老师用文字记录故乡、留住故乡,散文饱含对故土的热爱之情,在对古城、秀山的描写中,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当地文化的厚重,一个个生动、有趣、有生命力的故事,一个个鲜活的故人,向大家展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人间。赵宝林老师既是书法家、绘画家,也是一名作家,这些散文为自己、为通海留下了一份珍贵的乡土记忆。

L_1656213627234884846

作品相继发表于《边疆文学》等刊物。

通海县委宣传部部长祁虹表示,散文集里满满的故事让自己很感动,从中找回了一些旧时的记忆,通海深厚的历史和文化滋养着一切,很多作家在作品中挖掘通海文化、讲好通海故事、展现通海形象,这是一种文化自觉,更是一种文化自信,希望更多的作家在守正创新的同时,举旗帜、育新人,将通海的文化推向新的高度,让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充满活力。

通海籍青年作家陈川激动地祝贺新书的发表。他感叹道,在这个时代谈论“乡土”、谈论故乡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作为一个漂泊在异乡的故乡人,回到故乡发现自己成了故乡的异乡人,回到通海,时常感觉有一种陌生感。散文集里的文字,让自己重拾旧时的记忆,文字的光亮,将自己带回通海的记忆里,拉近了与古城、故土的距离。他的文字的光亮带来的是一种包容,带给人们的是包容和宽恕,以及对人世间善的信仰和追求。(记者 曾梦琪 文/图)

编辑:刘玉霞   审核:
网上读报

扫一扫下载玉溪+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发布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下载学习强国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日报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玉溪日报微博

扫一扫关注玉溪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