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滇中人物
  3. 正文

玉溪历史人物廉洁故事|周於智 周於礼:一门两进士 兄弟断铁案

周於智,字明远,号愚溪,嶍峨县城(今峨山县)人,曾任博平县令、朔平府知府、开封兵备道等职。周於礼,字绥远,号立崖,又号亦园,周於智的三弟,曾任翰林院编修、江南道御史、鸿胪寺少卿、太常寺少卿、大理寺少卿等职。其祖父周希旦是康熙年间举人,父亲周仪好读书、工诗文,都以教书为职业,培育了“勇于为义,隐德担当,孝友传家,世代相延”的家风。周於智、周於礼兄弟俩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相继考中进士,成就周家“一门两进士”的美谈。

玉溪书法家观摩现藏于峨山县文化馆周於智的墓碑。记者 邓慧祥 摄

玉溪书法家观摩现藏于峨山县文化馆周於智的墓碑。记者 邓慧祥 摄

能辨善治,据实明断

周於智年少时,看到有些官员平庸无能、欺压百姓、为升官发财不择手段,便“疾酷虐庸吏若仇”,发誓要为老百姓做好事实事。在博平任县令时,他遇到一女子以杀死父亲小老婆罪名入狱,一男子以杀害自己妻子被抓捕,因数十起案件被捕入狱者达百十人,周於智察觉案情证据不实、疑点重重。经过明察暗访,他发现都是地方官吏为公报私仇或捞取私利制造的冤假错案,造成民众喊冤叫屈、激愤难平。周於智亲自办案,仔细侦查,详细询问,抓住案情要害明断案件,让那些奸猾狡诈的官吏、文书受到应有的惩罚,数十名入狱者得以昭雪冤屈,民众无不拍手称颂。周於智在担任朔平府知府、开封兵备道期间,遇到的一些大案要案,连办案多年的老吏也感到棘手。周於智明察案情,科断轻重,公正判决。众多官吏对他的办案方法和办案能力心悦诚服,交口称赞。

周於礼的书法碑刻,现藏于峨山县文化馆。 记者 邓慧祥 摄

周於礼的书法碑刻,现藏于峨山县文化馆。 记者 邓慧祥 摄

周於礼行书轴。(资料图)

周於礼行书轴。(资料图)

勤奋辛劳,家国为重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五月,河南连降暴雨,黄河决堤,考城遭受水灾。周於智由于操劳过度,积劳成疾,灾情发生时正告病回嶍峨老家治疗。朝廷器重周於智,特颁旨召他赴考城治水。周於智不顾重病在身,日夜兼程赶往考城。由于病体虚弱,路上又受暑湿,病情加重,未到考城便病故途中。乾隆皇帝听闻噩耗,惋惜动容,特降圣旨:周於智为国家大事赶去救灾,因病而殁,是最勤奋辛劳的功臣,加赐晋升按察使官职;命河南按察使司经办周於智丧事,将遗体由驿道送归其家乡嶍峨安葬。

公正不阿,不徇私情

乾隆年间,各地乡试中,利用各种不正当手段拉关系、走后门,贿赂之风盛行。皇上特命周於礼与宗丞、窦光鼎两位考官一起到各地巡视监察,严惩不法分子,刹住不正之风。一次来到四川,老百姓拥立道旁,向他们诉说四川巡抚不依法纪,巧立名目加收各种税款、加派差役,导致百姓难以承受。周於礼立即调查核实,回京后,便据实向皇上陈奏,最终治了这个巡抚的罪。由于他办事公正,“耻依傍,不受请托”,两次主持四川乡试,三次充任京同考官,都得到百姓称赞。他出的考题堪称典范,阅卷写的批语连没有考中的考生也心悦诚服地说:“我的答卷为公所批驳而无遗憾。”周於礼在大理寺任少卿八年,经办多起颇有争议、难以决断的案件。他断案时,多次反复询问,弄清案件的来龙去脉才据实明断,多起冤、假、错、疑案得到纠正,使受冤者平反昭雪,让真凶得到惩罚。经他审理的案子,多无异议,成为铁案。

为官清廉,家无余财

周於礼在京为官三十余年,辞官回乡时,有人向朝廷举报,称其在任上贪赃枉法,离京回家驮钱财的骡马就有三十余匹。经调查核实,周於礼回乡雇骡马驮的不是钱财,而是由自己书写的《皇帝诰封》《千字文》等佳作,勾勒于石,驮运回乡。皇上知晓后大喜,称赞他真为贤臣,重文不重钱,特令沿途官卡不得拦阻,准予放行。这批石刻,周於礼取唐、宋、元、明几朝著名书法家墨宝真迹,不仅书法优美,且刻工精良,均为存世佳品。周於礼精于书画鉴赏,富于收藏,以书法著称,是乾隆年间著名的书法家。他从幼年起就酷爱书法、勤于练习,在京为官也没有放弃。善习行草,书法风格源于苏轼、米芾诸家,但笔力雄健,潇洒自如,自成一体,尤其是“脱笔钩”笔法,形成自己独特风格,诸多书法家和评论家给予很高评价。他的书法手迹作品一度流传甚广,被争相购买收藏或临摹学习。周於礼除书法颇有成就外,在诗词创作方面也很有成就,主要著有《敦彝堂集》《北方诗草》《听雨楼诗草》等。

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七月四日,因痛失兄长周於智,不久,周於礼悲伤过度而故。周於智、周於礼两兄弟明礼修身、政绩卓著,长期为世人景仰,被民众奏请列入峨山文庙乡贤祠供奉祭祀,受后人追思和怀念。

(中共玉溪市委党史研究室供稿)


编辑:刘玉霞   审核:攸莉   终审:蒋跃
网上读报

扫一扫下载玉溪+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发布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下载学习强国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日报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玉溪日报微博

扫一扫关注玉溪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