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文学原创
  3. 正文

玉溪坝子白鹭飞

□ 李琳

这里的“玉溪”确切地说是红塔区,在许多玉溪人口中,称红塔区为“玉溪”显得自然亲切。

在玉溪大营街汇溪公园工作的朋友告诉我,云南省野生动物保护协会鸟类分会会长韩联宪教授多次到公园晓月湖中的小岛考察,并得出多项数据:这里栖息着约4000只鸟,包括牛背鹭、小白鹭、苍鹭、夜鹭、池鹭、亚洲钳嘴鹳等,共计6目19科32种。

朋友有些得意地说,他们公园是目前云南已知拥有鹭鸶数量和种类最多的城市公园,湖中这座小岛也被称为“鹭鸶岛”。

这真有意思,玉溪既不临江,也不滨海,却出现了因水禽品种多、数量大而出名的景观。

其实,何止“鹭鸶岛”,玉溪坝子的东风水库、飞井水库、河滨公园、玉溪瀑布生态公园、玉溪科技公园人工湖、杯湖公园、聂耳公园知音湖,以及玉溪大河沿岸沙洲、沼泽或湿地都能看到白鹭的影子——这里说的“白鹭”是统称,玉溪坝子的鹭鸶从体型、毛色等看起来有许多品种。它们三五成群,有的在浅水中觅食、嬉戏,有的在蓝天上优雅翱翔,有的成双成对秀恩爱,有的站立不动如老僧入定,有的把头和长喙藏进翅下休憩……在玉溪坝子能看到白鹭是一种常态,它们已经是玉溪人生活的一部分。

但多年前想在玉溪坝子看到白鹭却非易事,这种变化是从这些年开始明显出现的。

我是20世纪70年代到玉溪工作的,刚参加工作时年轻人生性好动,工作之余踏遍了玉溪山山水水,曾在东风水库、胜利水库、飞井水库、凤凰水库游过泳,在东风大沟、罗木箐河捕过鱼、捉过石蚌。在这些涉水活动中,极少看到白鹭的身影,偶尔才会看到一两只被民间称为“油葫芦”的水鸟孤寂地漂浮在水面。白鹭的出现,且品种之丰富、数量之多、地点分布之广、活动时间之长,是这些年才有的现象。

我家住在大营街,汇溪公园是我基本每天必去休闲锻炼的地方,“鹭鸶岛”上的白鹭早不见晚见,不知它们认不认识我?反正我对它们很熟悉。每到公园,我先绕着晓月湖走大半圈,累了就在“鹭鸶岛”对岸石凳上坐下歇脚,顺便看看这些“老朋友”。

它们有的在岛上青葱茂密的树丛中飞起落下、嬉戏打闹,有的悠闲地站在石堤上梳理羽毛,有的在湖面游来游去捕鱼捉虾……有外地朋友来我家,领他们到汇溪公园看白鹭,成了我待客的保留节目和“导游”项目的标配。特别是如果朋友带孩子来,我会带着他们观察白鹭,看到他们因白鹭飞起落下欢呼雀跃,我总感到十分欣慰,并为他们上一堂有关白鹭的科普课。

来公园游玩的人们大多会被这人鹭和谐相处的景观吸引,驻足欣赏,啧啧赞叹,有的用相机拍摄留作纪念,更多的是用手机拍摄发朋友圈显摆。不时有画家来晓月湖岸草坪支起画架写生,有摄影家操着“长枪短炮”来这里一待就是半天,就为“打鸟”——这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打鸟”,而是鸟类摄影爱好者创造的词汇。鸟类一般体型较小,而且十分警觉,为拍到理想的鸟类照片,只能从远处用长焦镜头瞄准鸟儿拍摄,这像不像用鸟枪打鸟? 

大营街地势较低,“万马归槽”,玉溪境内九条溪流都在大营街汇入玉溪大河,汇溪公园位于玉溪大河南岸。20世纪90年代初,大营街利用原来挖河沙形成的低洼地势,建成占地百余亩的人工湖——晓月湖。在汇溪公园工作的朋友告诉我,一开始这里并没有白鹭,大约是从2008年才出现白鹭的,从开始的数只、数十只,慢慢到了数百只、数千只,现在大约4000只。

据我观察,这里的白鹭日出而去,日落而归,每天天刚亮,它们就从“鹭鸶岛”起飞,朝玉溪坝子不同方向飞去,太阳快落山时又飞回巢穴。这时它们被晚霞镀成金黄色,如一片片飞舞在天空的金箔,又似一朵朵掠过大地的祥云。随着它们徐徐下落,岛上的树枝此起彼伏晃动起来,待它们渐渐归于平静,绿叶间仿佛绽放开无数硕大洁白或灰白色的花朵,为玉溪坝子增添了一道别致的风景。

晓月湖湖中和岸边生长着睡莲、再力花等,占据大多数水面的是睡莲,碧绿的叶片和五彩缤纷的花朵之间有油葫芦、绿头鸭、斑嘴鸭、鸳鸯、秧鸡等水鸟出没,它们在清澈的湖水中嬉戏或觅食,不时尾巴一翘扎进水中捕鱼捉虾,激起一圈圈涟漪,打破湖面的平静。这些水鸟中最另类的是秧鸡,我没见过它们游水,它们体态细瘦轻盈,迈着小长腿,从一片睡莲叶片到另一片睡莲叶片,东奔西走,嬉戏觅食。

玉溪坝子除了飞井水库、东风水库、河滨公园、玉溪瀑布生态公园、玉溪科技公园人工湖、杯湖公园、聂耳公园知音湖等“有名有姓”的水域外,其他众多大大小小的坝塘、沟渠、沼泽,以及荷塘或水田等,只要有水的地方都经常能看到白鹭的身影。

我从大营街到中心城区经常路过吴铁屯,那里常年活动着一群白鹭,它们栖息在路边一大片藕田中,即使冬天寒风呼啸,藕田水面覆盖着一层晶莹剔透的薄冰,它们也不走。

我用手机把它们照下来识别,问了一下“度娘”才知道:这种鸟叫牛背鹭,喜欢站在牛背上或跟在耕牛后面,啄食犁铧翻出来的虫子或牛身上的寄生虫。哦,原来如此,怪不得即使阳春三月,荷塘堤埂上和旁边农家房前屋后桃花开得红红火火,庄稼人用机械平田整地种新藕,它们都不惧轰鸣的机器,跟在后面用长喙挑食土垡中翻出来的虫子。

我多次停下脚步观看这些小精灵,和它们相距三五米远,它们伸长纤细的脖子,转着脑袋,用豆子般的小眼睛好奇地瞟瞟我。也许是看我一副“人畜无害”的样子,它们没有丝毫不安更不要说害怕,只不过向远处田中心走几步,或飞起来一小段距离,然后又翩翩落下,继续迈着长腿在田里优雅地踱着步子,真是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动人画卷。

不知什么原因,前不久这里的藕田改种了玫瑰,白鹭不知迁到什么地方去了。不过这也倒算不上遗憾,大片的玫瑰田常年开着千万朵猩红色的花朵,给玉溪坝子换了另一种美丽的风景。

其实十多年前玉溪坝子就流传过一段人与白鹭结缘的佳话:开饭店的冯师傅见有人捉住一只翅膀受伤的白鹭,就用一只鸭子换下它带回家里细心医治,并给它取名叫“老鹭”。老鹭伤好后,冯师傅把它放到玉溪大河,并每天带着它最爱吃的小泥鳅和小鱼来喂它。每次来到河边,只要叫几声“老鹭老鹭”,它就马上飞来冯师傅身边,换了别人无论怎么叫,它都无动于衷。

玉溪坝子与白鹭其实是有渊源的。查阅《玉溪市志》可知,玉溪有鸟类20余种,其中油葫芦、牛背鹭、秃鹳、赤麻鸭、绿翅鸭、鸳鸯、红嘴鸥、秧鸡等水鸟近10种,几乎占所记载鸟类的一半,说明历史上玉溪水鸟众多。

水鸟是在水中或在湿地生活的鸟类,这样说来玉溪坝子不缺水。玉溪虽然没有大江大湖,但地形以盆地为主,周围山峦环抱,泉水和河水资源丰富,有玉溪大河、罗木箐河、密罗河、白龙潭河等大小河流,九龙池、黑龙潭、白龙潭等大小龙潭。历史上,经过始于元,兴于明清,民国时有所发展的水利建设,玉溪坝子基本不会喊“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玉溪修建团结河,北水南调,除了输送九龙池泉水外,沿途纳入罗木箐河、玉溪大河的河水,又在两岸新建和扩建90多座大小坝塘,被称为“长藤结瓜”,是玉溪人在水利建设上的创举。今天的高仓街道龙树社区,当时建设的水利设施,下坝接上坝,一箐多坝,小塘连大塘,小塘蓄不下的水流到大塘,形成了“鱼鳞坝”“狗撵羊”“老母鸡抱蛋”等百余项小型蓄水工程,探索出山区治水新经验,受到国务院表彰……20世纪60、70年代,玉溪掀起兴修水利高潮,兴建了10余座中小型蓄水工程,为玉溪水利化打下了基础,也为玉溪坝子增加了不少水域面积。

毋庸讳言,伴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工农业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需求越来越大,水资源环境保护和利用的矛盾日益突出,成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庆幸的是,近一段时期以来,玉溪市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切入点调整经济结构,以“三湖”保护治理为重点,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以中心城区生态城市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三湖”生态城市群建设,“蓝天、碧水、绿地、宁静、洁净”在玉溪得到初步显现。

玉溪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建设“三湖”生态城市群总体思路,通过精心的园林溪流动态水景设计和建设,玉溪大河防洪水系工程等,营造了“城在水中,水在城中,水城交融”的高原水乡美景,使玉溪中心城区呈现“小桥流水、碧玉清溪”的景观环境,极大改善了玉溪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引来白鹭在这里安家落户、繁衍生息。

白鹭依水而生,伴水而眠,它们在这里生活得自由自在,说明玉溪有充沛的水源供这些“凌波仙子”繁衍生息。

白鹭又称“环保鸟”,对栖息地十分挑剔,是生态系统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志,要有比较理想的生态圈才能吸引和留住它们。

玉溪坝子里的这些白鹭,有的是候鸟,每年秋天飞走,开春又回来;有的是留鸟,玉溪本来就是它们的家乡,现在它们赖以生存的水面越来越多,水质越来越好,它们当然喜欢这地方,有的去了又回,有的不再流落他乡,而是在这片宁静安详的大地上与我们和谐相处。玉溪无愧于“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十佳休闲生态宜居城市”的称号。

白鹭又称“吉祥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吉祥的象征,代表着纯洁、高雅和安宁,它们的身影频繁出现在我们身边,陪伴着我们,与我们和谐共生,为玉溪坝子增添了浓郁的诗情画意。


版权声明: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及出处。
编辑:刘玉霞   审核:张志云   终审:攸莉
网上读报

扫一扫下载玉溪+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发布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下载学习强国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日报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玉溪日报微博

扫一扫关注玉溪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