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玉溪文化
  3. 正文

陈宝贵和他的乡村博物馆:传承乡土文化,三代人做好一桩事

传承乡土文化 三代人做好一桩事(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邓星瑞)

今年新年第一天,红塔区大营街汇溪记忆展览馆就迎来了参观的游客,展览馆的主人陈宝贵热情地向游客讲解一件件藏品的故事。而这只是陈宝贵创建的其中一个乡村博物馆。近年来,陈宝贵把数十年用心收藏的藏品共享出来,至今已在大营街多地创建乡村博物馆8个,它们在成为传承乡土文化、涵养文明乡风重要载体的同时,不断吸引游客前来解锁一段段尘封的乡村记忆。

如今,陈宝贵年近古稀,依旧神采奕奕,除担任玉溪市红塔铝型材厂董事长外,他还希望在收藏研究、浮雕艺术等领域探索突破,用自己的力量解锁乡村振兴的“幸福密码”。那么,陈宝贵会以怎样的心情回看来时路?一路上有着怎样的动人故事?未来又将如何继续前行呢?

陈宝贵介绍自己的浮雕作品。记者 邓星瑞 摄

陈宝贵介绍自己的浮雕作品。记者 邓星瑞 摄

放牛娃的创业之路

1955年10月10日,陈宝贵出生于大营街一个贫寒的农村家庭,小小年纪的他体验到了生活的艰辛,上山挑柴、下地种菜、割猪草、拾牛粪,样样农活他都干过。1971年,陈宝贵一家搬迁到峨山县红星公社,在生产队积极劳动,磨炼了他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意志。1973年才迁回大营街。

1974年,在家放牛的陈宝贵迎来了人生的重要转机。他进入大营街生产大队的基建队,一边辛勤劳动一边学习技能。因为做事踏实又好学上进,他被安排到昆明建盖大楼。由于父亲是有名的泥水匠,他从小耳濡目染,学到的技艺此时派上了用场,做起泥工来上手很快。泥工与木工是配套的,陈宝贵经常在泥工组和木工组之间换着干活,熟练掌握了泥工、木工和漆工技能,还接触并学习了摄影、根艺等受用一生的多种技艺。

1983年,陈宝贵回到家乡,参与建盖大营街电影院、玉溪人民电影院、玉溪卷烟厂仓库等,还到周边村子去做漆工,走村入户过程中,农村的景象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脑海中,成为他日后创作不竭的灵感源泉。

之后,学了一身本事的陈宝贵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他在大营街创建了自己的第一个厂——木漆加工厂,制作一些农村人喜欢的家具和手工艺品,并开始尝试浮雕创作。

接着,大营街的汽车修理厂、农机修理厂和太阳能厂三厂合并,陈宝贵当选为厂长。到1993年7月,陈宝贵转而担任红塔铝型材厂厂长。在他的带领下,红塔铝型材厂发展成为云南省内一家规模大、配套完善的现代企业,产品深受市场认可,远销贵州、四川、安徽等地及东南亚多个国家。

红塔区大营街汇溪记忆展览馆吸引游客参观。

红塔区大营街汇溪记忆展览馆吸引游客参观。

开创陈氏浮雕

工作之余,陈宝贵潜心钻研自己喜爱的浮雕艺术。由于大营街拆旧建新,面对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渐渐消失,一股茫然的失落感涌上陈宝贵心头。他赶紧用相机拍下一幅幅难忘的生活场景和鲜活画面,大量收集各类关于家乡的实物和文献资料,并把对家乡的眷恋倾注到浮雕创作中,由此开创了“陈氏浮雕”艺术。

陈宝贵创作了大型浮雕《端午汇溪图》《汇溪风俗图》《中国乡村浮雕图集》等200余幅有关大营街、滇中的乡村记忆系列浮雕作品,形成木雕式的历史连环画。其中,《端午汇溪图》真实描绘了汇溪古镇和玉溪大河两岸群众的生产生活、民风民俗等景象,被业内人士盛赞“雕中有画,画中有诗,意味深长,仿佛是一首写不完的诗”。

“有着农耕文明印迹的生活随着水泥楼房的拔地而起逐步消逝,不复存在,我想用浮雕把家乡的旧貌复制出来,让后人追寻历史时有迹可循。”陈宝贵说。在长达数十年的浮雕艺术创作中,他以独特的雕刻手法把家乡的故事留存,用自己的方式把大营街乃至滇中的记忆再现。

同时,陈宝贵把浮雕工艺与现代铝合金建筑材料相结合,创新推出铝合金仿古雕花门窗,促使红塔铝型材厂成功转型升级,为地方经济发展、城镇文化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陈宝贵告诉记者,由于传统技艺与现代工艺的结合,他们生产的门窗没有铝合金自身那种十足的工业气息,取而代之的是古朴雅致之感。

创建乡村博物馆群

多年来,陈宝贵坚持挖掘、搜集各种老物件和历史资料,对民间文化进行梳理、研究,他的藏品日渐丰富,有了庞大的数量,而他的浮雕作品从来不售卖,也形成了庞大的体系。这时,陈宝贵想到了自己收藏和创作的初衷,开始探索如何让更多人看到这些藏品和作品,让它们承载的故事浸润人心。

2006年,陈宝贵创办陈氏浮雕文化会馆,这是一个免费对外开放的私人博物馆,馆内陈列着陈宝贵创作的浮雕艺术作品以及多方收集的各种民间艺术品、历史文物和文化藏品,诉说着大营街和滇中的往事,吸引了专家学者和游客慕名前来。陈氏浮雕文化会馆创办的成功,让陈宝贵对创建乡村博物馆信心倍增。

陈宝贵创建乡村博物馆8个,等待游客前来参观。

陈宝贵创建乡村博物馆8个,等待游客前来参观。

之后,陈宝贵认真整理自己的藏品,分别以不同主题、形态、方式,在大营街街道辖区内创建红塔铝型材厂―滇中农业馆、大密罗农耕文化馆、赤马王家宅马帮文化展览馆、大营街汇溪记忆展览馆、郭家宅郭井村史馆、郭家宅玉溪矿业文化展览馆、米线节非遗传承基地等乡村博物馆。这些乡村博物馆以陈宝贵的藏品为支撑,讲述当地历史、突出当地特色、融入当地文化,充满浓郁的乡土风情,免费开放后成为乡村旅游的新热点和新亮点,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感受历史、品味文化。

而陈宝贵建设乡村博物馆的步伐并未停下,他的目标不只是让乡村博物馆在大营街多点开花,他希望结合藏品承载的故事,让它们在玉溪境内找到合适的“安家”点,发挥它们的文化价值,在滇中能够形成壮观的乡村博物馆群,打造集研学、科普、实践为一体的文化旅游体验,串起一条滇中文化旅游线路。“按照现在的趋势,我一个人完成不了建设乡村博物馆群的目标,准备用三代人来做好这桩事,这样才有延续性。”陈宝贵说。

近年来,陈宝贵被授予“玉溪市民族民间工艺师”“兴玉技能大师”“云岭技能大师”“玉溪新乡贤”“玉溪工匠”“云南省乡村和旅游带头人”等荣誉称号。纵观他的人生,无论是民营企业家、民间收藏家还是浮雕艺术家,他凭借孜孜不倦、勇于探索的精神,通过自己的力量保护、传承、提振家乡乃至滇中文化,为乡村注入了文化活力,为推动玉溪乡村文化旅游发展提供了支撑。(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艾丽 文/图)


版权声明: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及出处。
编辑:刘玉霞   审核:刘燕   终审:攸莉
网上读报

扫一扫下载玉溪+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发布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下载学习强国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日报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玉溪日报微博

扫一扫关注玉溪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