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时政
  3. 正文

从“忧”居到“优”居——

高质量发展进行时|通海县四街镇六街村:生态宜居与产业兴旺的乡村振兴新样板

核心阅读:在“干字当头 稳字托底 干部示范”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中,我市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围绕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促进农村宜居宜业、促进农民富裕富足的目标,抓实现代农业绿色发展,不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强化科技支撑,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创新和完善联农带农机制,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切实增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日前,记者走进通海县四街镇六街村二组麦地新村片区,一幅和谐宜居的乡村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354幢新房整齐排列,宽敞平坦的水泥路直通家门口,房前屋后鲜花盛开、绿树成荫。近年来,六街村先后荣获省、市、县卫生村、文明村称号,被农业农村部、中央宣传部、司法部认定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8

现代科技农业示范园内,小番茄长势良好。通讯员 佟薇 摄

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成效显著

如今和谐宜居、清秀舒坦的六街村,也曾面临排水不畅、道路不通、住房狭小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改善村民生活环境,近年来,六街村坚持党建引领,推动乡村治理与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深度融合,形成了共融共建共提升的良好局面,乡村治理成效显著。

据六街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存富介绍,为治理好村庄生态环境,六街村通过推行“网格化”管理、设置农药袋(瓶)收集箱、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等,充分发挥“党员+群众”“村组+农户”等组合拳作用,实行包片包户、“红黑榜”管理制度,强化村规民约约束力,推进乡村生态建设。同时,筹资栽种樱花、清香树、绿化景观树等花卉苗木,落实公厕建设、路灯架设、雨污分流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成功实现了村庄从“环境脏乱村”到“秀美宜居村”的华丽转变,让村民从“忧”居迈向“优”居。

此外,六街村还强化党员干部作用,通过实施村组党员干部积分制管理办法、鼓励村组干部挑大梁、推荐优秀青年参加青年人才“双带双培养”培训等举措,健全完善村庄管理制度。同时,利用宣传栏、广播、法治讲座等平台和形式,广泛宣传法律法规知识,增强村民法治意识,弘扬传统美德,齐心协力推进乡村治理。

盘活集体资产,发展特色产业

村庄生态治理只是六街村乡村振兴阔步前行的一环。沿着村庄行走,中午时分,来到六街村农贸市场,只见前来交售蔬菜的农户络绎不绝,各个交易区正在进行蔬菜打包、装车,一派繁忙景象。

张存富告诉记者,10多年前,村里没有农贸市场,村内道路成了蔬菜临时交易点,“以路为市”导致村内交通拥堵且存在安全隐患。为破解发展困局,六街村盘活村内集体资产,建成占地2万多平方米的农贸市场。农贸市场建成投用后,六街村的蔬菜日均交易量大幅增加,市场商铺出租率达100%,形成了农资购销、冷链物流、特色餐饮等功能板块,创造了1000余个就业岗位。

与此同时,六街村积极发展特色产业,促农增收、推动振兴。在六街村村办公司与通海县新晨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开办的现代科技农业示范园,一座座现代化的大棚里,圆润饱满、色泽鲜艳的小番茄与忙碌的工人相映成趣。

张存富介绍,该示范园占地100余亩,在无土栽培、水肥一体化系统等科技智能设施的加持下,示范园产出的小番茄多汁香甜且坐果率高。如今,示范园每天的番茄产量在5吨以上,主要销往贵阳、广东等地,每亩每茬产量6吨至8吨,不仅为六街村带来了上百万元的集体收入,还提供了30余个长期用工岗位,让村民在农闲之余有了更多的劳务收入。

创新生产方式,筑牢发展根基

六街村积极探索创新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让绿色发展成果惠及更多村民。在六街村的田间地头,生机勃勃的农作物间,大面积的喷灌设施吸人眼球。黑色管道交织成网,延伸至一块块农田。村民只需打开电箱、轻刷水卡,喷灌设备便能均匀洒水浇灌农田。

“相比从前拖着水管浇灌或者大水漫灌的方式,喷灌设施节省了时间、人力和水资源,开辟了一条生态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之路。”张存富说,高效节水灌溉不仅让村民从传统繁杂的生产方式中解放出来,更为六街村现代农业持续发展筑牢了根基。目前,六街村已启动高效节水喷灌水池建设项目,总投资4000余万元,覆盖农田面积超4000亩。这一系列新型农业生产方式大幅降低了农民生产成本,提升了生产效率,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奏响乡村振兴“奋进曲”   

在乡村振兴道路上,六街村还有一系列积极创新的举措:创办通海杞岸初晓现代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引进生物质燃料生产基地、有机肥厂、蔬菜深加工厂等项目;以村民出地、村委会管理、第三方投资的方式,建成占地100余亩的养殖小区,蛋鸡存栏60多万羽;开展“乡村振兴联农带农”林下天麻种植,发展林下经济,探索出“党总支+小组+农户+公司”的发展新模式,实现“入股分红”;依托现代农业科技,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展示现代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

如今,六街村在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稳步前行,无论是秩序井然、干净清新的村庄,或是热闹非凡的农贸市场,还是蓬勃发展的特色产业,抑或是一系列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都彰显着乡村发展的无限潜力,奏响乡村振兴“奋进曲”。(玉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何超)


版权声明: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及出处。
编辑:何记恒   审核:刘燕   终审:攸莉
网上读报

扫一扫下载玉溪+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发布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下载学习强国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融媒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玉溪融媒微博

扫一扫关注玉溪网微博

扫一扫下载七彩云端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融媒抖音

扫一扫关注玉溪融媒快手

扫一扫关注玉溪融媒视频号